麻花豆传媒剧国产姐弟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质量强国:五大政策着力点【2】

闫坤2018年05月22日09:00来源:

原标题:质量强国:五大政策着力点

  标准制定是保障产物质量的依据

  标准在质量强国战略中发挥着支撑性、战略性和基础性作用。标准是保障产物质量的依据,是调整产业结构的杠杆,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手段。一个国家是否是质量强国,不仅反映在质量竞争力方面,也反映在是否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引领国际标准制定以及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的技术标准。实施标准化战略,推进中国标准化工作,能够为质量强国提供技术支撑和基础保障,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对对外贸易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我国技术标准体系已经初步建成,但标准供给短缺,与我国贸易大国地位不符,标准质量不高,在技术前沿领域标准供给不足,标准配套和更新速度较低。政府制定的标准存在交叉、重复甚至矛盾,公司不愿执行或者难以实施。在经济转轨和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标准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构建政府标准为基础、团体标准为主体、各类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其中,政府强制性标准具有公共产物属性,需要对各部分标准进行精简,由国务院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制定和发布,实现标准在全国范围内的协调一致,并通过法律法规形式予以确认。要结合社会组织体系改革,加快团体标准建设。国家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引导和发展团体标准。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给予公司充分自主权,推动放活公司标准化工作,建立公司标准信息公开制度。

  质量管理是提升质量的必然条件

  质量管理是质量工作的核心内容。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一致的活动。这些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直接影响公司效益,是保障和提升质量的必然条件。要推进质量强国战略,必须推进质量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质量管理不断发展,但同时我国质量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质量管理成熟度不高,质量责任仍未完全落实,技术创新作用并未充分发挥,质量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执法力度有待强化。未来要通过质量管理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必须要加强质量法制建设,优化质量提升环境,建立质量宏观监测和发布制度;加大质量教育投入,多渠道宣传,提高员工专业技能和质量意识;深入推广质量方法,促进实施质量经营;引导公司加强研发质量和研发知识管理体系,以标准化为基础,逐步提升公司质量保证能力,加强信息化和技术指标数据库建设。

    (作者:闫坤,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编:李叶)